“法院+”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从源头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解纷过程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主动加强内外联动,积极构建“法院+”工作机制,扩大法院“朋友圈”,有效实现了诉讼案件减量和审判质效提升。
纠纷调解
一是全覆盖建设“一站式”平台,推动形成多元解纷强大合力。市中院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建立以8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为中枢,链接城乡人民调解、工会调解和基层法庭等,涉及民商事调解、信访调解、金融调解、婚姻家事调解等27个行业领域,涵盖矛盾排查、人民调解、行政仲裁等17个职能,实现调解网络城乡全覆盖。同时,在两级法院设立诉讼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特邀调解员等工作室,完善“人民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分层递进过滤体系,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二是完善多元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向前端倾斜调解力量。不断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和工作调度,联合医疗、婚姻、交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细化23项具体任务,督促、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指示精神,以基层法庭为中心,积极吸纳辖区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农场调委会等332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发挥“五老乡贤”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助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持续提升调解员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调解工作队伍。不断加强专业化建设,市中院返聘3名退休的一级法官在信访接待中心办理信访案件,充分发挥老法官的专业优势,人均年接待接访超过200人次,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持续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把业务培训作为提高调解员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渠道,在市委党校、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地举办专题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经验分享、以案释法等方式,重点围绕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物业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进行专题学习,有效提高了调解员化解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