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法院多举措提升司法公信力
“诚信建设工程”是2024年自治区党委力推的一项重大工程。2024年,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以审判业务为核心,全力维护公平正义。狠抓刑事犯罪、民事纠纷及行政争议解决,全力推进平安乌拉特后旗建设。2024年,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80件,判处罪犯119人。审结民商事案件1833件,其中调撤结案1387件,调撤率达到了75.67%。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审结行政诉讼案件28件,行政非诉执行审查14件。在案件承办过程中,承办法官始终将调解工作贯穿庭前、庭中、庭后各环节,耐心细致地向双方讲解法律规定,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更加注重定分止争,不断加大调解力度,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实现了公正、高效的审判目标。
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组建民商事案件快审团队,落实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不断健全完善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快结”机制,审结商事纠纷案件1185件,执结涉企案件282件,执行到位金额2.35亿元。落实司法助企政策,对43户涉诉困难企业缓减诉讼费12.15万元,有效为企业纾困解忧。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盘活市场存量资产,华峰氧化锌公司破产重整案实现企业重整和职工债权、社会保险债权、税收债权全额清偿,普通债权高比例清偿,瑞峰铅冶炼公司破产案推动565名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得到解决,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社会效果。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堵点、痛点和难点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主动延伸司法触角,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人大+法院”“政协+法院”“法院+工会”等矛盾多元解纷路径,全年诉前调解纠纷700余件。创建7个“无讼”村(嘎查),设立7个“法官工作站”,帮助嘎查村建立调解队伍、完善乡规民约、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推进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完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运用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强化诉前调解与登记立案的有机衔接,不断完善网上立案和24小时诉讼服务自助区功能,拓宽立案通道,确保司法服务全天候“不打烊”,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网上立案217件,在线调解14件。注重特殊群体参与诉讼的司法保障,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立案服务,用实际行动解民忧、暖民心,开启绿色通道上门立案2件。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破解“执行难”问题,助推诚信社会建设。持续强化执行管理、完善联动机制,强化破解“执行难”,2024年执行结案840件,执行到位2.83亿元。充分运用人民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及联合查控机制,查询银行、保险、工商登记、不动产、税务、车辆、婚姻、网络资金、股权等信息,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难题。组织开展涉金融、涉企、涉民生等执行攻坚专项活动,全力查找被执行人及可供执行财产,及时兑现胜诉权益。引入2家第三方拍辅机构,经司法拍卖后成交房产5套、汽车1辆,设备1套,成交金额1309.26万元,执行涉案财产处置效率显著提高。坚持失信受罚与守信受益并举,对失信行为依法惩戒,限制高消费233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7人,司法拘留15人,拘传1人,罚款0.5万元;对守信行为正向激励,引导261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为95名被执行人修复信用、解除限高,进一步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