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竞发向春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河套融媒 浏览量


如页面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抓纲带目做实“六个行动”

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登记等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12345热线服务优化升级,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群众优秀单位”。

实施“6×12”小时货运通关模式,全市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5.1亿元,稳居全区第一。

……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实绩,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写照。


图片

充满活力的巴彦淖尔(资料图)记者 张蒙/摄


环境如水,发展如鱼,海阔方可凭鱼跃。选择在巴彦淖尔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愿意在这里追逐梦想的创业者,正在“长大”的新项目……当这座城市的跨越发展融入更多新力量、新元素、新动能,不难发现,巴彦淖尔正以满满的营商诚意,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要素,优化政务服务成为重中之重。2024年,我市以“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扎实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减”化“简”、以“变”求“便”,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可办”,向着“好办”“易办”“快办”方向迈进,一揽子创新实践备受瞩目:


图片

市政务服务大厅 (资料图)记者 王少伟/摄


速度更快——

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登记等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2024年4894户企业办理相关业务。

工程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限由过去的200多天大幅压缩为最长42个工作日、最短7个工作日,实现审批时限“大瘦身”。

市政公用设施接入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推行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申请单位可“一键五连”申请相关业务。

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材料不齐等问题,  创新推行“容缺受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服务模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营业执照等30余项申请材料在“一件事”办理中实现“容缺受理”。

改革更深入——

推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核发”“烟草零售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人才购房租房补贴”等6个本地特色“一件事”,在审批时限、办理环节、申请材料方面分别较集成整合前平均压减56%、52%、65%,累计办件5万余件(次)。

“全区通办”改革顺利推进,市本级150项“全区通办”事项累计办理1346件。

持续推进12345热线“接诉即办、办就办好”改革,形成了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热线工作格局,建成惠企利民“总客服”。2024年,12345热线平台共接听企业和群众电话48.05万通,日均1316件,“解决率、满意率、办结率”达95%,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群众优秀单位”。

服务更优——

2024年12月,总投资1.84亿元的临河区污水管网、泵站、道路更新改造六期工程项目全部完工。该项目之所以能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我们实施的六期项目涉及的手续特别复杂,包括前期立项、规划、用地、公路审批等,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办代办,每一环节都顺利办理,确保了项目尽早开工。”内蒙古明大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前期办理员吕恒说。

2024年,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创新成立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集中组织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林草等审批部门进驻,对全市工程领域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33个事项全流程帮办代办,并成立政银企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政务、金融、法律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6×12”小时货运通关模式,全市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5.1亿元,稳居全区第一。

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成立集中模式快办中心,全面提升留抵退税服务管理质效,全市267户出口企业实现无纸化申报。

“高效办成一件事”之高效,表现出来的是办事流程、审批环节、申报材料、办理时长、跑动次数的减少和压缩,深层次反映的是我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的决心和力度。



打造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环境是金,环境更能“生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项目、聚资源、聚企业、聚人心。当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优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才会“不请自来”。

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2024年,馨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前期部副部长侯先生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智慧小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手续,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帮代办专员主动对接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靠审批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这个事项涉及部门合并办理,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协助我们准备项目审批手续申报材料,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仅用了3个工作日。”侯先生说。


图片

工作人员帮助市民办理业务 (资料图)记者 贾君莲/摄


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共引进区外到位资金260亿元,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44个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投资90亿元;推动京蒙协作纵深发展,京津冀地区企业投资占全市到位资金的40%,同比增长21%。营商环境的优化,鼓舞了企业和投资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贴心”服务让更多人选择在巴彦淖尔这片热土实现梦想。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34300户;截至2024年12月,全市经营主体达196557户。

项目来了,资金来了,经营主体多了,这座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还收获了人才的青睐。2024年,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92人,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撑。

树立“乙方思维”,结合开展助企行动,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力争不让任何一笔投资的预期收益在巴彦淖尔被耽误、打折扣、打水漂。这是2025年我市厚植营商环境“沃土”的承诺。我市将让更多企业“省心”走进来、“安心”留下来。



打造公开透明的

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新”字引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29632件,“天赋河套”等109件系列集体商标成功注册,全市集体商标累计注册111件,数量居全区首位。

“智”字赋能。我市法院系统审判质效和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出台多项制度提升审判执行案件质效,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建设“24小时自助法院”,推行“云上办、马上办、快速办”。

柔性执法。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文明,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和通知,督促各级执法部门运用“四张清单”开展柔性执法。

实干发力。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工作制度,针对跨部门跨区域综合监管事项存在的问题,建立源头追溯、线索移送等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涉企小额案件“速裁机制”,搭建矛盾纠纷化解诉前调解平台,加强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此外,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十公示”信息归集上报,共归集十类行政管理信息14万余条,“双公示”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为100%。开展政务诚信监测评估,印发相关报告督促旗县区提升政务诚信水平。

在变,再变!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攻坚战、持久战。新的一年,我市将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勇毅与韧性兼具的发展之力,赋能城市能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