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科技“突围”起步成势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在关键技术攻关上求突破、在发挥平台作用上抓落实、在创新成果转化上抓联动,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美丽城市 签约摄影师 张晓东/摄
走进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设备高速运转,经过过滤、离心、浓缩等一道道精密工序处理后,高纯度的向日葵果胶被打包成袋,准备发往世界各地。“车间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目前,国际市场订单正在陆续签订中,已与俄罗斯代理商签订200~400吨供应量的年度合同。”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晶说。据悉,康斯特公司成功研发出从向日葵盘中提取果胶专利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原价值每吨2000元的饲用向日葵盘转化生成售价每吨10万元的食用果胶。今年,公司计划新建一条年产2500吨的全新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
与此同时,位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生产正忙。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动物油脂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去年12月,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醇香羊油火锅专用产品上市后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公司通过与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开发了牛羊油产品,并在羊尾油深加工方面研制化妆品原料产品,实现了“一只普通的羊尾巴创造出一只羊的价值”。
华蒙肉羊 图源自巴彦淖尔农牧科研

找准“一个点位”,精准突破。制定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科技“突围”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确定种业振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11个关键点位,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巴麦13号”麦田 记者 胡东育/摄

建设“一个平台”,集聚力量。持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1+10+N”科创平台,成功搭建“一院十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成“西农栽培模式”综合试验站、上海交通大学巴彦淖尔现代农业创新中心、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巴彦淖尔分中心。聚焦种业振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耕地地力提升等重点领域,争取自治区“科技兴蒙”农高区专项资金5000万元,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
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今年,我市将因地制宜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统筹推进全域农高区化发展,聚焦特色生物育种、生态保护修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优势特色领域,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突围”工程项目,推动“1+10+N”创新平台提质增效,设立国家绒毛质量检测中心巴彦淖尔实验室,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农高区发源、技术在田间地头集成、产品在工厂车间转化、高新企业在园区集聚,推动农高区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严格落实财政科技刚性支出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0%以上。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推动技术交易数量和交易额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