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四个聚焦”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见行见效

在全市“万名农牧民党员进党校”暨村级后备力量示范培训班上,来自各旗县区的70名农牧民党员代表通过“沉浸式”学习交流获益良多,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好思路、好措施,为推动我市建设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蓄力赋能。
通过构建五级联动党建工作格局,激发旗县区“拼经济”、市直部门“争一流”、苏木乡镇“促振兴”、街道“善治理”、社区“创示范”、嘎查村“惠民生”工作活力,实现抓党建促发展有机整合、一体推进。
……
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四个聚焦”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及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改革,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的政治引领更加凸显,干部担当作为显著增强,人才支撑坚实有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聚焦凝神铸魂强思想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加强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地位极为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我市突出干部教育强引领,实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领航前行等六项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培训624期,培训干部9.7万人次,市县党校年度基本培训数量较2023年增长106.08%,实现翻番目标。突出党员教育全覆盖,坚持市级重点培训、旗县区普遍轮训、苏木乡镇兜底培训,举办党务骨干等培训227期、35832人次。开展“万名农牧民党员进党校”轮训151期、12816人。突出群众教育“分层次”,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依托“书记讲给群众听”“党员讲给群众听”等活动载体,宣传宣讲“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10483场次、覆盖群众70.7万人次。
聚焦深谋远虑建队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我市完善关心关爱举措,健全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等机制,提拔使用基层一线干部29人、晋升职级188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9名;累计评选“干事创业好班子”52个、“担当作为好干部”76名,提拔重用、晋升职级“担当作为好干部”66名,94%的“担当作为好干部”得到重用。落实定编定责要求,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调整68个部门机构职责编制,减少苏木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28个,精简议事协调机构857个,保留综合执法队伍109支,实行编外人员规模经费双控。
聚焦集智赋能汇英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引领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市紧扣项目牵引,市级层面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4年至2025年人才工作“书记项目”的通知》,申报人才工作“书记项目”32个。紧扣事业所需,推进“双招双引”“小分队+组团式”引才模式,柔性引进4个团队、15名个人,刚性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29人。紧扣以用为本,评选第五批“河套英才”常规个人15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人才引领支持项目3个,发放奖补资金195万元。设立科技小院创新创业基金,列入市本级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工程专项资金3000万元。市县两级教育、卫生、科技领域3300余名专家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服务组团式帮扶。
聚焦蓄势发力强堡垒
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改革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战斗堡垒和前沿阵地。
我市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注重载体推动,印发《深化拓展市县乡村组“五抓五促”党建载体实施意见》,举办旗县区、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创新“横联纵领”党建改革 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注重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命名坚强堡垒支部402个,创建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15个;推选自治区、市“两优一先”140个;“一村一策”促进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注重先锋引领,推行党员“选、育、管、励、出”全链条工作机制,5504名流动党员全部建立台账,实现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组建35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推动党员在关键时刻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