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奋进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近日,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强村十组的农田里,拖拉机往来穿梭,耙齿划过,田地平整而舒展。“我今年打算种20多亩小麦,已经种完十几亩了。”村民赵占友说。今年,临河区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39万亩,种植小麦10万亩以上,粮食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3亿斤以上。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如页面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强村十组的农田 图源自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眼下是设施农业大棚建设黄金期。在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机械配合着人工有序进行运材、打孔、立桩等作业。随着一座座崭新钢架大棚拔地而起,农户们也正积极筹划着整地、施肥、覆膜等事宜。今年,五原县将继续提升特色瓜果种植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以设施农业助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计划改造修缮设施农业园区9个、3414.9亩。

……

当前,巴彦淖尔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塞外粮仓”春播忙 通讯员  刘九维/摄


我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000多万亩耕地,被誉为“塞外粮仓”“草原上的菜篮子”。今年,我市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提升现代高效农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牧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牧区更加繁荣、农牧民生活更加红火。

夯实现代农牧业发展根基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高标准农田综合科技示范园区,田地如棋盘般整齐,大型联合整地机正在田间作业。帐房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说:“今年,园区计划种植5000亩小麦、5000亩玉米,都是大型机械耕种,全部应用高效节水技术,这样既提升了种地效率,又降低了种地成本,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去年,我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36.5亩,治理盐碱地12.2万亩。今年,我市持续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夯实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根基。高质量推进河套灌区整灌域高标准农田国家试点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力争到2027年将河套灌域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完成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30.2万亩,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巴彦淖尔模式”。

近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小麦“看禾选种”平台开始播种,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市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定的小麦新品种16个、140亩以上,其中展示示范“巴麦13号”40亩以上。今年,我市计划打造以小麦、玉米、向日葵三大农作物为主,涵盖辣椒、耐盐碱品种的“看禾选种”平台6个,指导农民高效选种、科学用种,加快全市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去年,我市培育玉米、向日葵、谷子新品种25个,肉羊新品种1个。建设农作物制种基地7.71万亩,对24个标准化集约化瓜菜育苗中心进行全方位提档升级,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打造了以小麦、玉米、向日葵三大农作物为主,涵盖辣椒、鲜食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看禾选种”平台6个、1090亩,展示示范品种132个。通过“看禾选种”平台,筛选出品种19个。

今年,我市将抓好种业振兴工程,持续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做强现代农业的“芯片”。开展小麦、玉米、向日葵育种联合攻关,全年培育各类新品种10个以上。发挥好杭锦后旗制种大县引领作用,建设制种基地5万亩以上,逐步将巴彦淖尔打造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制种基地。推进“看禾选种”平台建设,重点推广“科河699”“巴麦13号”等主导品种。高质量建设华蒙肉羊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逐步建成全国优质肉羊种源供应基地。

保障优质农畜产品供给


走进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屠宰、加工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熟练地对羊肉进行分割、包装。这里的每一块羊肉都要经过多道严格的质量检测工序,确保品质上乘。“今年,草原宏宝继续严格把控各个生产环节,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羊肉产品。”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鑫星说。

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源自黄河金岸魅力临河


在内蒙古恒丰集团银粮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袋袋面粉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下线,随后被整齐码放、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公司日发货量接近1000吨,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京津冀、东北等市场,全力满足全国粮油市场需求。”内蒙古恒丰集团银粮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李志军介绍道。

保障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我市聚力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达到58.7亿斤,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刷新全区单产纪录。持续推动畜产品有效供给,肉奶产量分别增长7.6%、16.4%。

今年,我市将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小麦扩量提质。打造“3个百万亩”吨粮田建设基地,建成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区180万亩、吨粮田310万亩,力争示范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增加5%左右。新改建设施农业面积2.8万亩以上,新改扩建智慧化牧场38个、舍饲棚圈95万平方米以上,带动全市设施畜牧业规模化比重达到80%,牲畜饲养量稳定在2500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稳定在50万吨、2.5万吨、140万吨以上。

擦亮现代农牧业绿色底色

近日,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示范区,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引黄滴灌设备进行调试检修,助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第二代可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已在全市多个农业示范区推广,使用数量超过3000台,实现节水、节肥、节药30%,省时省工省力50%。”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说。

  陕坝镇帐房村1.6万亩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示范区 记者 胡东育/摄

农业节水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去年,我市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01万亩,打造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17个,示范推广引黄澄清滴灌、机电井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等技术。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土地平整、渠道衬砌、水肥一体化等综合节水措施,全市实现节水0.94亿立方米、节肥10%~20%。

今年,我市将深挖农业节水潜力,在工程节水方面,新增渠道衬砌灌溉工程37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0万亩,新增农业节水能力0.8亿立方米以上。在农艺节水方面,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4万亩,引进和培育耐旱、高产、优质农产品,推广抗旱品种、覆盖保墒、抗旱保水新材料等配套抗旱技术1万亩左右,新增节水能力0.04亿立方米。同时,提升产地净化水平,在控肥增效上,推广增施有机肥515万亩,新型肥、配方肥740万亩。在控药减害上,加强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680万亩,完成统防统治面积555万亩。在控膜提效上,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26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36万亩,地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5%以上。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有序推进科学还田、高效离田,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