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多维度帮扶为特殊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在巴彦淖尔,一项项针对特殊未成年群体的系统性保护工程正在有序实施。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通过多维度帮扶机制的构建,我市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获得了更具实效的保障支持。
康复服务助力孤残儿童成长。2023年7月,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式启动孤残儿童康复托养项目,为孤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照料与服务。项目依托市康乐孤残儿童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了1000余平方米的场地,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为15名孤残困境儿童提供了温暖的家。
婷婷(化名)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这名患有孤独症、多动症及智力低下的孩子,曾让家庭陷入沉重的负担。在中心,婷婷接受了量身定制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音乐治疗等课程。经过不懈努力,婷婷从无法自主行动到能够自己坐起、扶着站立,进步明显。婷婷的康复历程,是众多孤残儿童重获新生的缩影。
去年6月,我市康复托养项目在全国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培训班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
动态监测织密保障网络。针对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群体,我市2024年启动的关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已建立覆盖全市的监测体系。民政部门联合基层社区,对61个乡镇(苏木)街道、17个农场、818个社区嘎查村的特殊儿童进行建档管理,形成包含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等指标的信息数据库。
在五原县,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发现父亲病故、自身患病的小学生皓皓(化名)面临失学风险。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迅速行动,将皓皓纳入重点帮扶对象,经多部门协调,为皓皓提供心理疏导,并建立“一人一策”帮扶台账,给予全方位关怀。
为了从根源上确保像皓皓这样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帮扶,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立了三类儿童信息库和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实体+网络”“线上+线下”全方位监测。同时,打造“雏鹰筑梦”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品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支持服务,用爱与希望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公益行动铺就求学之路。目前,一项持续五年的教育公益支持计划“春雪·公益育才行动”社会效益日益明显。该行动通过建立分级资助与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帮扶模式,帮助我市22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教育权益得到系统性保障。
在磴口县,经过民政部门、学校、社区三级核查,父母早逝、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面临失学风险的六年级学生小楷被纳入首批资助名单,获得每月800元的教育补助。同样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困境的小彤,在项目帮助下重燃学习希望,成绩优异且性格变得开朗自信。
“春雪·公益育才行动”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志愿者定期与孩子交流、提供心理辅导等。项目按照学业水平分阶段资助,5年来已资助228名巴彦淖尔户籍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助金额达6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救助领域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康复托养、关爱服务、教育资助等项目,确保特殊困境儿童及时得到有效救助。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推动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为更多特殊儿童撑起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