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旗:“林+”模式打造产业发展绿色引擎
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新优特林果产业园(资料图)
近日,乌拉特前旗黄河灌区“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项目开工,开工现场人声鼎沸,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75.84万亩建设任务将陆续在乌拉特前旗推进。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将“三北”防护林建设作为生态建设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林长制指挥棒作用,建立各部门联动高效协作机制,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在乌拉特前旗东风林业管护中心林果基地,一场以“科技赋能林草业 绿色发展促振兴”为主题的固定党日活动正在进行,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服务志愿者手把手为果农讲解修枝整形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知识,果农们围在专家身边,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
据了解,乌拉特前旗非常重视林草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保障工作,实施年轻干部梯队培养机制,选拔多名技术骨干,多形式开展“林草大讲堂”“田间地头”“沙场训练”培训活动,为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创造机会,支持他们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实践+激励”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技术过硬的生态保护队伍。2024年以来,乌拉特前旗举办技术培训60场次,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技下乡活动150余次,14人因为业绩突出,获得晋升机会。
同时,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引领模式,充分发挥支部作用,促进企业与示范基地联动发展,引导农牧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实现产业结构单一向多元化特色化转变。结合全旗林业产业总体布局,在前山片区集中打造枸杞经济林,乌拉山南北麓打造高标准契丹香果、鸡心果产业,山旱区发展药用酸枣特色产业,共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处,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13家,形成林区增效、林草增产、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体。
“现在村子里环境好了,绿化美了,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以前就是传统种植,如今在党支部引领下,和企业、基地合作,村民开始发展庭院经济,院子里种上了酸枣树,林下养家禽、种菌类,这两年收成不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苏独仑镇苏独仑村村民范贵民说。
“通过实施通道林带、农田林网、山丘林被、环城林景、围村林片工程,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8.53万亩,全旗基本形成了沿黄河、铁路、公路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沙荒滩林成片的“带、网、片”绿色生态圈。
下一步,乌拉特前旗积极推行“光伏+林草沙产业+深加工+合作组织”等治沙模式,加快推广林草、林光、林药、林旅、林禽、林菌等“林+”出圈,发挥“借绿生金”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乌拉特前旗林草局局长赵国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