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整合资源推动国防文旅融合发展

河套融媒 浏览量

实训基地

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国防小镇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积极打造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

聘请国防教育讲师,为游客、学员讲述草原儿女守护祖国北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至深情怀。

……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创新红色资源传承机制,探索国防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倾心打造川井苏木国防小镇,实现国防促文旅、文旅助产业、产业富边民。

统筹规划 创品牌促发展

聆听红色故事,体验武器装备,与护边员一起行走边境线……如今,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员接踵而至,尽享国防教育、军民融合氛围下的军事体验项目。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乌拉特中旗立足国防教育、军警民融合文化资源禀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要素,因地制宜打造川井国防小镇。

“我的任务是每天背上望远镜,在边境线上巡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人员和车辆……”在“马背上的护边员”故事展厅,退役军人谢建民为参观者讲述着他的护边故事。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积极争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研学旅游基地等各类自治区级、市级基地挂牌落户,丰富旅游业态和区域特色,成功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川井苏木国防文化长廊及广场、“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马背上的护边员、万里茶道、知青岁月”等教育场所,开发20余种文旅产品,形成了以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为核心,以国防教育研学区、红色文化体验区、红色记忆商娱配套区、公共综合服务区为四区,链接多个精品景点的“一核四区多点”国防文旅融合发展布局,擦亮了思想固边、文化润边、产业兴边的国防小镇品牌。

整合资源 挖内涵强特色

一场红色之旅,一次精神洗礼。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学员,不仅在于其丰富的项目设置,更在于它与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通过多方收集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个性化研制“淬炼意志、强我国防”“石榴花红、‘戎’情北疆”等精品研学线路,利用退役飞机、坦克、榴弹炮等武器装备,将诸多军事元素融入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投掷手榴弹、操作迫击炮、模拟驾驶坦克、真人CS野战等项目,进一步增强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研学旅游的体验感。

同时,该旗对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文化站、供销社、粮站、信用社、收购站、农行、邮电所等机构旧址进行修旧复原打造,生动展现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融合发展历程,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北疆国防文旅特色。聘请200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好的驻军部队官兵、复员军人、民兵担任国防教育讲师,在国防文化长廊、主题展厅、国防广场等场所开展生动翔实的讲解。

创新模式 增收入强效益

2024年8月16日,牧羊海兵团文化园正式开营,迎来了首批特殊的游客,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的300多位兵团战士(知青)从全国各地齐聚牧羊海。时隔半个世纪故地重游,老人们重温往日岁月,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物件都勾起了他们无尽的回忆。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不断延伸国防教育研学旅游触角,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暨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实施牧羊海兵团文化园、海流图国防教育军事科技体验中心、骑兵营军事文化拓展体验园等项目,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推动文旅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客源互送。

探索“党支部领办+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乌拉特中旗引入企业与嘎查党支部合作,实施国防文旅配套项目,形成“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群众受益”良性循环模式,牧民通过相关合作社累计分红93万元,实现嘎查集体经济多渠道增收、牧民共富,极大地激活了边疆民族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