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旗: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集中连片经济林(资料图)
春日的乌拉特前旗,阳光洒在广袤的土地上,一排排小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孕育着绿色的希望。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三北”工程为依托,走出了一条林业经济与生态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的双赢之路,奏响了一曲绿色的奋进之歌。
在大佘太镇三份子村义务植树现场,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参与植树的苏木镇干部、当地村民们讲解植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大家分工协作,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各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
“这个栽植地点过去是一片低质低效林,今天栽植了5000余株果树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后期管护方面,我们也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树苗进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树苗成活率。待果树挂果后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发挥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刚说。
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乌拉特前旗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实施通道林带、农田林网、山丘林被、环城林景、围村林片工程,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8.53万亩,基本形成了沿黄河、铁路、公路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沙荒滩林成片的“带、网、片”绿色“生态圈”。近三年,年均造林2.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总量超86万株,这些树木如同绿色卫士,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有效地锁住了风沙,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下套种、林下养殖等方式,不断拓宽“以绿生金”“养绿引金”“点绿成金”的渠道,在前山片区集中打造枸杞经济林,乌拉山南北麓打造高标准契丹香果、鸡心果产业,山旱区发展药用酸枣特色产业,共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处,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13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处。形成林区增效、林草增产、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体,让全旗林果经济从“局地发展”向“多点开花”转变,为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全旗已建设经济林4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116万元。
在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的新优特林果产业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牧民”的模式运营,实现了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达到“花开结果,果落生金”的良好态势。“我们向当地农牧民提供种苗、提供技术、订单回收果品,保障了农牧民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种植经济林对清新空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也有着重要作用。”乌拉特前旗尚鸿林果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王宝林说。
据了解,乌拉特前旗森林面积143万亩、草原面积534万亩。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林长制、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工作为抓手,对重点防护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建设瞭望塔10座,在全旗重点防火区域,安装具备烟感、红外热成像功能的森林防火高清监控设备10处,筑牢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屏障。“我们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积极推行‘光伏+林草沙产业+深加工+合作组织’等治沙模式,加快推广林草、林光、林药、林旅、林禽、林菌等‘林+’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国臣说。
如今的乌拉特前旗,绿色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