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保护 我们在行动——阴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应用项目实施
阴山岩画保护
我们在行动
阴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应用项目

阴山岩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东西约 220 公里,南北约 60 公里的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万余幅。其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且内容丰富,是我国和全人类拥有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在国际岩画学术界和世界岩画史上享有盛誉并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阴山岩画(刻)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正式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阴山岩刻以形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真实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或民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表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群体活动、宗教萌芽、心理状态、审美取向、自然观念等。它的发现对研究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反映与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吸收、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料,为史前史、艺术史、民俗学、人类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开辟了新的领域。

阴山岩画




随着阴山岩刻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森林植被退化,部分岩画依附山体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由植被退化、大气污染特别是雨季山洪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使岩刻及其自然环境的延续性受到威胁。经初步勘察,阴山岩刻目前主要存在残损、剥落、表面风化、裂隙、微生物、人为污染、动植物等多种病害。
表面溶蚀
剥落、残损
裂隙
微生物病害
为有效保护阴山岩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北方岩画优秀的历史文化,实现对阴山岩刻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对其的管理,积极配合阴山岩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3年6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复实施《阴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及展示应用项目》,按照前期第一笔资金批复与相关准备工作,2024年9月项目正式实施,项目主要开展阴山岩刻六大保护区共40.54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实景三维建模、2000幅精品岩画本体数字化测绘、阴山岩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达到保护遗产资源和价值内涵、记录岩画的当前原状、为文物保护提供可靠依据以及奠定文档数字化档案展示利用的基础目标,实现阴山岩画本体及环境的科学化保护、高效化管理、科技化传播的最终目标。

双神图 正射影像图

双神图 三维影像图

双神图 电子拓片

双神图 模型光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