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丨临河区:光伏板下绘就荒漠治沙新图景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光伏发电

连日来,在我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临河区20万千瓦光伏项目区内,工人们顶着烈日,在滚烫的沙地上安装着光伏支架,扳手拧紧螺栓的声音与呼啸的风沙声交织,一幅科技与生态融合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每块光伏板要和沙丘弧度精准贴合,误差不能超过2度。”技术员老王手持水平仪,认真测量着,豆大的汗珠顺着安全帽檐滴落。这片即将并网的“蓝色矩阵”,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更是防沙治沙的实践场。生态保护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开工前,我们拿着GPS给每丛沙蒿‘定位’。”项目经理李志全介绍,为保护原生植被,施工队摒弃了平整土地的常规做法,采用定制化支架“随坡就势”。光伏支架随着沙丘走势高低错落,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近2米,让柠条、沙米等植物得以在板间自由生长。而光伏组件距地1.8米的巧妙设计,既保障了光伏发电,又为板下生态治理留出空间。未来,这里将通过撒播沙打旺、羊草等植物种子,构建起“光伏板遮光保墒—草本固沙—灌木扎根”的立体生态系统。

治沙“组合拳”成效显著。光伏板阵列间,蒙草生态的工人正忙碌地在沙丘上铺设草方格。“稻草插入沙中,围成1米见方的草方格,能有效阻挡风沙对光伏设备的侵蚀,固定流沙。”工人李大姐尽管手掌被枝条划出了伤痕,却仍坚持劳作。远处,已完工的草方格与蓝色光伏板相互映衬,构成独特景观。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事业部经理白莉萍介绍,项目配套治理沙化土地2.4万亩,除草方格外,还将种植黄芩、沙棘等经济植物。预计3年后,项目区植被盖度将从15%提升至40%,实现固沙与经济收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