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新变化 | 王爷地:向沙要绿筑屏障 借沙生“金”兴产业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每年初夏,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的王爷地肉苁蓉产业治沙示范基地内,一根根肉苁蓉在梭梭林中破土而出,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肉苁蓉、甘草等中蒙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如同顽强的肉苁蓉,内蒙古王爷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爷地公司)扎根沙漠20载,立足沙地资源禀赋,实现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互联网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之路。

产业进沙漠

每年4月10日到5月10日是王爷地肉苁蓉产业治沙示范基地的肉苁蓉采挖季。王爷地公司创始人魏均时常穿梭于梭梭林中,俯身小心翼翼地刨开沙土,手法熟练地将肉苁蓉从根部挖出,再埋好根须回填沙土。

“我们基地总面积3万亩,种植肉苁蓉2万亩左右。今年可以采收肉苁蓉5000亩,亩产1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魏均说。

在甘草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魏均介绍,这里的肉苁蓉、甘草品质都高于国内其他同类种植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指的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较同种药材品质更佳。

“经检测,我们甘草的甘草苷、甘草酸数值在2.0、3.0以上,甘草苷是《中国药典》标准3倍以上。肉苁蓉主要成分松果菊苷含量、毛蕊花糖苷含量均在2.5%以上,也高于药典标准。”魏均说。

立足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禀赋,魏均自2006年开始治沙与致富的历程。他坚信必须以绿色之力抗衡莽莽黄沙,在沙丘种下梭梭才能为“沙漠人参”肉苁蓉提供生存依托。“只有用发展经济林的思路做生态治理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沙漠治理和产业发展,让“绿色”生金,成为王爷地公司的经营之道。

魏均高薪聘请专家研发肉苁蓉种植机,使种植效率提高百倍。以前人工挖坑种植,1人1天最多种1亩地;现在3个人1台机器,1天能种100亩,又快又省事。王爷地公司还建成千亩沙生灌木育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繁育梭梭、四翅滨藜、文冠果等,预计亩出苗约10万株,亩均纯收入约2000元。苗木出圃后,不仅能满足磴口县春季光伏治沙、生态治理等用苗需求,还能向周边地区销售。

经过近20年辛勤耕耘,王爷地公司不但创造了绿色奇迹,还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有机生态种植技术,成为我市药材种植领域的领跑者,形成“药材种植+生物科技+互联网+中药材市场+资本+沙文化+荒漠化治理”的沙产业模式。创建乌兰布和沙漠肉苁蓉产业光伏治沙“光林药牧”绿色发展模式,形成“空中光伏板+地上梭梭林+地下肉苁蓉+林下养畜禽”的生态修复共同体。还规划建设30万亩有机中蒙药材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以肉苁蓉为引领的百亿中蒙药材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品牌闯市场

在王爷地公司的加工厂晾晒棚内,一根根粗壮的肉苁蓉晾晒在木架上。新鲜的肉苁蓉要经过分拣、清洗、削皮、润制、晾晒、烘干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进入生产线。

“肉苁蓉被列入我国药食同源物质名单,像人们常吃的山楂、山药一样,不仅可以作药材,还可以冲茶、泡酒、炖肉、煲汤、煮粥,走进‘碗’里来。”魏均介绍,王爷地公司获得中药饮片生产和药食同源食品生产双许可后,与国内外医药食品专家合作组建科研团队,重点研究开发以肉苁蓉为原料的肉苁蓉茶、肉苁蓉饮料、肉苁蓉糖果等8个系列养生滋补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现在,公司具有肉苁蓉、黄芪、甘草等药食同源产品年加工处理能力1000吨。

药材好,还需要品牌加持。凭借严格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2019年,王爷地公司获得“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借助“天赋河套”品牌声誉,王爷地公司走南闯北,知名度不断提升,与国内多家知名药企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市场版图逐步扩大,产品甚至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我们的产品不仅走得远,还卖得好。”魏均说,“肉苁蓉品相好,鲜货每公斤20元左右,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如果做切片,每亩可制作约10公斤罐装有机肉苁蓉,亩产值就可达15000多元。”

作为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王爷地公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牧户,建立起多方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与周边农业合作社及农牧户签订订单或雇佣农牧户到基地务工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当地农牧民治理沙漠和开展种植的积极性。磴口县渡口镇新地村村民杨少兵在王爷地公司打工已经15年。“我家有15亩地,过去种地挣不了多少钱。来王爷地公司打工后,我年收入十多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工资还稳步上涨。”杨少兵说。

王爷地肉苁蓉产业治沙示范基地用工量大,采收期每天用工50~100人,每人日工资200元,每年用工支出200万~300万元。此外,王爷地公司还为务工人员补贴车费,由领工组织、分配,逐渐形成了有序稳定的社会化务工团队,能解决150多人就业,带动务工人员年增收2万元以上。

创新促发展

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中,王爷地公司谋发展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创新。肉苁蓉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有机生态种植技术体系……积极开创新技术、融入新领域,如今,王爷地公司已建成集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互联网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大健康数智化运营平台。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区这片‘天赋’水土成就了王爷地公司的道地药材,所以,保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区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把沙漠开发好、利用好,把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努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新路径。”魏均说。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魏均说,立足磴口县有机原奶生产基地优势,未来,王爷地公司将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研发鲜肉苁蓉奶,还通过技术研发将牛粪深加工为有机液态肥,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司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转型升级,提升种植、生产、销售等多环节效能。例如基地建设方面,将数字化管理种植全过程,投入机器人提高采挖效率;在加工环节,实现工厂数字化中控;在销售方面,全方位运用AI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开拓全国、全球市场。此外,还将借助农文旅融合趋势,因地制宜开展体验营销,筹划品牌旅游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

“有政策带动、有优势支撑、有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说,发展中蒙药材事业,巴彦淖尔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只要坚持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将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带动更多家乡父老走上致富路。”魏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