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档案为媒 共忆峥嵘岁月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近年来,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编纂发行馆藏图书《抗战时期赈济档案汇编》,用一份份史实资料记录峥嵘岁月。

走进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库房,翻开《抗战时期赈济档案汇编》,一张张公函、电报、财产损失登记表等,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巴彦淖尔及周边地区民众在战火中艰难求生,各界积极开展赈济救援的珍贵史实。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产生了空前严重持久的难民问题,赈济事务日趋繁杂。相关资料的整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有着重要意义。”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负责人王瑞萍介绍道。

抗战时期,先后共设立11个救济区。第六救济区事务所于1938年6月在陕西省绥德县成立,主要负责当时陕北13个县、晋西晋北25个县、察哈尔省及绥远省全境自然和战争灾害的调查、救助、赈济。《抗战时期赈济档案汇编》就收集整理了绥远和平解放后的相关史料。

《抗战时期赈济档案汇编》共2册,从2016年开始筹备,2018年获国家档案局批复。经过3年多的努力,从市档案馆馆藏赈济等8000余件中选择400余件编纂成册,于2021年正式出版。汇编分为振济委员会的成立及救济区划分等事宜、振济委员会第六救济区事务所等6部分。作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列丛书,提供了大量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第一手史料。

“我们大多数档案是第一次公布,全书高清影印,完整地呈现档案的原始面貌,全面反映了日军的侵略暴行和战时损失,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是研究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王瑞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