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麦浪滚滚收割忙 机声隆隆粮归仓

河套融媒 浏览量

临河区12.72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麦田的收割机轰鸣声渐渐平息,临河区12.72万亩小麦全部完成收割,颗粒归仓。


抢收夏粮


临河区在小麦抢收期间,精心统筹调度,紧紧抓住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段与有利窗口,始终把“快”字放在首位,以“抢”字为核心,将“细”字融入服务,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发力保障抢收工作有序推进,全力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临河区将迎来持续降雨天气。若不能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小麦抢收,将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户们一年的辛劳可能付诸东流。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临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小麦抢收工作专题会议,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抢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抢收方案,明确各单位职责,要求全区上下总动员,全力以赴投入到小麦抢收工作中。

临河区农科局、各乡镇、农场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下沉到田间地头,了解小麦成熟情况,确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指导农户做好小麦后期管理和收割后的晾晒、储存工作,防止小麦霉变,同时,指导农机服务组织提前检修保养收割机、运输车等设备,确保机械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保障收割质量,减少小麦损耗。交通运输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收割机、运输车辆畅通无阻,确保收割的小麦能够及时运出田间。

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降雨预警信息,为抢收工作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乡镇农场干部实行分片包干、昼夜奋战的模式,及时向农户传达气象信息和抢收技巧,引导农户科学安排收割时间,提高抢收效率。

经过9日的连续奋战,临河区完成了12.72万亩小麦的抢收任务。看着金灿灿的小麦颗粒归仓,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为区委、区政府的高效组织和各部门的贴心服务点赞。

此次小麦抢收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为临河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彰显了临河区在应对农业突发事件时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下一步,临河区将继续做好小麦的晾晒、储存和销售等后续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


乌拉特中旗全力以赴抢收小麦


近日,面对持续高温与突发性强降雨的双重挑战,乌拉特中旗各地积极行动,全力保障小麦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


在德岭山镇的田间地头,收割机往来穿梭,农户们忙着晾晒归仓,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为应对暴雨天气,该镇建立“镇统筹+村协调+户响应”三级联动机制,协调30余台跨区收割机组建农机突击队全天候待命,同时开放公共区域作为晾晒场地、协调烘干企业延长作业时间,构建“收割—运输—晾晒—烘干”全链条保障体系。农业干部组建麦收服务小组开设24小时热线,村“两委”划片包干调度资源,合作社提供“代收、代储、代销”服务,为农户消除后顾之忧。

乌加河镇各村同样是一片繁忙,收割机穿梭作业,农户们抓紧晴好天气晾晒归仓。针对近期降雨预警,乌加河镇采取“双抢双保”措施:一方面统筹调度农机资源,在全面检修本地收割机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机械支援,形成“人停机不停”的抢收态势,另一方面通过村组微信群、应急广播等渠道实时推送气象信息,指导农户科学安排收割时序、采用新型晾晒技术,确保颗粒归仓。

截至目前,乌拉特中旗已组织投入多台收割机械,全力抢收小麦。其中,德岭山镇已抢收3000亩,乌加河镇抢收600亩,预计各地将在7月底前陆续完成小麦夏收任务。


磴口县智能机械助力麦收


7月22日,笔者从磴口县农牧业和科技局获悉,磴口县4.13万亩小麦已收获完毕,夏收工作圆满结束。


机收小麦


自7月9日起,磴口县小麦收割工作陆续开始,至7月22日,磴口县夏粮全部收获完毕。今年,磴口县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推迟了2—3天,机收会战期间天气以晴、多云为主,机械准备充裕、部署周密、措施有力、调度得当,小麦生产总体形势较好,亩均产量预计达到820斤。

据农机服务中心人员介绍,今年引进的新型大马力、宽割幅智能收割机克拉斯、约翰迪尔等,具有宽幅切割高效覆盖倒伏麦株、智能系统精准控制脱粒损失等进度快、损失率低的优势,为夏粮颗粒归仓提供了硬核保障。全县经过14天紧张有序地奋战,最终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收割任务。

近年来,磴口县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国家粮食补贴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种植小麦,对于麦后复种给予政策补贴,同时,将社会化服务、深耕深翻等适农项目向小麦连片种植倾斜,鼓励套种和麦后复种,提高小麦种植综合效益。磴口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石学峰介绍说:“为稳定粮食生产,磴口县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户利用麦后空闲土地复种燕麦、秋菜,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开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途径。预计,磴口县今年麦后复种2.1万亩,主要以燕麦、白菜、蔓菁为主。”


杭锦后旗科学调度“龙口夺粮”


7月22日,随着最后一台联合收割机驶离麦田,杭锦后旗12.87万亩小麦收割工作全面结束。自7月15日起分区域错峰开镰以来,历经8天的有序推进,全旗小麦如期完成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生产筑牢了根基。


龙口夺粮


今年,杭锦后旗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推迟了2—3天。夏收工作启动前,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部门结合气候特点与小麦成熟度,科学研判收割窗口期。机收会战期间天气以晴、多云为主,机械准备充裕、部署周密、措施有力、调度得当,小麦生产总体形势较好,亩均产量预计可达到900斤。据统计,全旗日均作业面积稳定在8000亩以上,机械化收割率达100%,较往年缩短收割周期3天,实现进度与质量双保障。

作为“塞外粮仓”的核心区域,杭锦后旗始终将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头,以政策为纲、科技为翼,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在政策层面,强农惠农补贴精准落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足了农户预期,麦后复种补贴、社会化服务项目向连片种植区倾斜,引导形成“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规模化模式。

科技赋能是夏收高效推进的关键因素。从播种到收割,农技人员全程跟进指导,前期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定制“营养方案”,中期依托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后期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预警确定最佳收割期。大力推广国审品种“巴麦13号”等优质高产粮食品种,积极推广小麦“两改三配套”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小麦套辣椒和玉米密植、滴灌小麦等高产高效技术,同时搭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提高主推技术覆盖率,为小麦稳健生长打下基础。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技术团队在收割阶段重点指导农机手调试设备参数,确保收割损耗最低,做到颗粒归仓。

为保障麦收工作顺利进行,针对麦后土地利用,杭锦后旗已规划复种燕麦草、白菜等,通过“小麦+复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让每一寸耕地发挥最大效益。


乌拉特后旗小麦机收拉开序幕


近日,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友联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其间,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拉开了今年小麦收获的序幕。


丰收 签约摄影师 高明志/摄


站在友联村的高标准农田上放眼望去,收割机往来穿梭,金色的麦粒从收割机的仓门倾泻而下,高效、准确地把一茬茬麦穗“收入囊中”,田边停放的运粮车,正等待收割机“投喂”,看着一颗颗金色的麦粒装满粮车,农户许忠厚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今年响应国家号召,我种了330亩的小麦,每亩地产量预计能达到438公斤。小麦每亩国家给补贴500元,麦后复种燕麦草再给补300元,收入很不错。”许忠厚说。

头茬小麦二茬草,稳粮又增收。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紧紧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主线,惠农补贴精准直达、科技特派员与苏木镇干部蹲守一线,逐田块“把脉”小麦成熟度,逐台机“体检”收割设备,做到全流程服务。从虫口夺粮到病斑除患,从肥水运筹到防灾预警,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身影全程护航,只为让每一粒夏粮安全归仓,让每一份收成稳稳落进农民的口袋。金灿灿的麦浪映衬着农民的笑脸,沉甸甸的麦穗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今年共种植小麦10450亩,各苏木镇已全面开启夏收工作,目前已收2000亩,预计7月底全部完成。“夏粮颗粒归仓后,我们将全面推广麦后复种燕麦草、大白菜等高效模式,让一块地一年收两茬,把土地利用率提上去,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种植股股长高保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