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的增值密码——我市“三羊”产业经济发展调研之四
我市是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肉羊养殖和加工基地,肉羊年饲养量逾2300万只。然而,我市并未满足于餐桌上的“盛宴”,一场静水深流的产业革命,正让一只普通的25公斤绵羊身价从屠宰分割的1500元,裂变跃升至3300元。这1800元的增值密码何在?答案就藏在羊毛、羊皮、羊油、羊尾等昔日人们眼中边角料的深度开发与科技赋能之中。
“吃干榨尽”一只羊
从“一羊多吃”到“吃干榨尽”,如今,“一只羊”的价值图谱在我市已被彻底重绘。
从“卖原料”到“产精品”的羊毛——

沃尔绒毛产业园生产车间 记者 胡东育/摄
在内蒙古沃尔绒业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沃尔绒毛产业园内,2200台分梳机轰鸣运转。普通羊毛经过洗选精梳后杂质尽去,变得洁白柔软,成为轻薄保暖羊毛衫的原料——精梳净毛。“一只羊的羊毛可产出约3.8公斤净毛。仅此一项,每只羊的羊毛就能增值200元。”公司总经理杨兴介绍道,未来,产业园将推动羊毛产业向集中、集聚、集约化发展,提升养殖业综合效益,带动农牧民增收。
从无人问津到备受青睐的“软黄金”羊绒——

中科融汇生产车间 记者 张杰/摄
目前,内蒙古中科融汇绒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春雪羊绒有限公司、内蒙古浩森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正合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无毛绒集散基地。被誉为“软黄金”的珍稀羊绒,经过精密分梳后,价值成倍增长。无毛绒还是高端化妆品的原料,仅此一项就能创造1200元的增值收益;而由其制成的羊绒衫、围巾等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上半年,公司已承接25万件订单,主要来自欧美市场,销售额预计可达3亿元。目前,公司正推进数字化升级,这将助力巴彦淖尔羊绒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行稳致远。”内蒙古春雪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军信心十足地说。
从制革下脚料到养生零食的羊皮——

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周悦/摄
在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羊皮经过绿色脱毛、生物脱膻等工序处理后,被送入羊皮中试及产业化生产车间进行深加工,成为羊皮休闲食品。“曾经的制革下脚料,摇身一变成为口感筋道的麻辣羊筋道和营养丰富的羊皮冻、羊皮胶糕等,不但健康美味,还富含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这得益于公司与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的产学研机制,使企业突破了羊皮食品化技术壁垒,生产出各类羊皮系列休闲食品,这些食品一推出就深受消费者青睐。”公司董事长赵富元说,“一张收购价20元的羊皮,经过科学脱毛、羊皮加工生产线加工后,价值可达到200元左右。公司依托‘蒙科聚’平台聚合全国创新资源,以科技‘突围’破解羊皮产业低值困境,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兴蒙’样板。”
从边角料到“高端货”的羊油、羊尾——
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张静/摄
在内蒙古草原德吉食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曾经作为烹饪“配角”的羊油,如今已被精心烹制成香气四溢的火锅底料。“去年12月,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醇香羊油火锅专用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马开馨介绍道,“这款产品的成功推出,标志着普通羊油实现了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25公斤重的绵羊,可产羊油原料约4公斤。未经加工时,这些羊油的市场价值仅约24元,而通过精深加工,将其制作成高品质火锅底料后,价值可提升至300元。”
羊油产品 记者 张静/摄
最令人惊叹的是羊尾的“蜕变”。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技萃取,将羊尾提纯为清澈的羊尾素,用于生产开发婴幼儿护肤品、护手霜、面霜、香皂。“羊尾油加工成高端化妆品和药浴产品后,一条羊尾产值可飙升至1500~2000元,相当于创造了一只羊的价值。”马开馨说。
今年1—5月,我市“三羊”(羊毛、羊皮、羊绒)产业总产值突破5.3亿元,比传统养殖业增值率提高120%。“力争到2027年,全市年集散原绒量达到1万吨以上,无毛绒产量达到3500吨以上,羊绒制品产量达到300万件以上,羊绒加工产值由目前的42亿元提升至60亿元以上;年加工羊皮量达到300万张以上,羊皮加工产值提升至5亿元以上;年集散加工羊毛量达到15万吨以上,羊毛加工产值由目前的10亿元提升至20亿元以上。”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彬表示。
重塑“三羊”产业版图
从传统放牧到现代产业,“一只羊”在我市的价值跃迁非一日之功,而是规划先行、科技驱动、政策护航、集群共生的“智慧结晶”。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专项方案,明确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任发政院士团队编制的《巴彦淖尔肉羊产业战略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创造性地提出“细胞级利用”理念,将羊产业精细拆分为128个价值单元,为全国首个羊尾油化妆品生产线等突破性成果提供了“庖丁解牛”式的行动指南。市工信局从设备补贴到项目顶格资助,构建“靶向”政策工具箱。内蒙古沃尔绒业有限公司获技改补贴升级数字化车间,成本骤降24%,带动周边合作社增收超千万元。市科技局设立“揭榜挂帅”项目,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联手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攻克羊皮酶解技术,为产业腾飞奠定基石。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市“三羊”产业的生产效率与品质。龙头企业内蒙古沃尔绒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科融汇绒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春雪羊绒有限公司等发挥磁石效应,整合中小企业入驻沃尔绒毛产业园,形成“五个统一”“五个服务”模式;现代化羊毛洗选分梳产业园聚集56家企业共享检测物流;羊绒制品产业园吸引品牌入驻,打造“百米产业链”。这种“竞合共生”生态,让集群效应激增37%。
如今,“5+1”产业格局(即1个羊毛分梳产业园、1个羊绒分梳产业园、1个羊绒制品产业园、1个皮制品加工产业中心、1个羊毛羊绒羊皮产品交易市场和1条副产物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利用产业链)正重塑我市“三羊”产业经济发展版图,我市正力争羊毛产业年产值超15亿元、羊绒产业年产值超45亿元(集散、分梳、制品)、皮制品产业年产值超5亿元、副产物利用年产值超3亿元。“羊绒——无毛绒——毛条——纺纱——羊绒衫”“羊毛——分梳毛——毛渣饲料/有机肥”“羊皮——带皮羊/食品/胶原蛋白肽”……一条条充满活力的产业链已交织成网,将释放巨大潜能。
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创新能力的持续跃升,也正为我市“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生产端,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在营销端,依托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平台,销售渠道与市场版图将得到深度拓展。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充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三羊”产业国际化进程,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擦亮“中国羊都”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