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赵文彬:十年如一日守护口岸交通安全
“请前方车辆靠右行驶,注意保持车距!”在甘其毛都口岸,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巡逻一中队中队长赵文彬的哨声穿透风沙,伴随着重型货车的轰鸣声,勾勒出他每天执勤的日常。这位1988年出生的蒙古族青年,已在这片连接中蒙贸易的关键通道上坚守了10年,被称为口岸“活地图”。10年来,在北疆的风沙里,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让党旗在国门一线高高飘扬。
甘其毛都口岸日均有数千辆重型货车穿梭往来,扬起的沙尘时常让人睁不开眼。这里夏天地表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踩在油路上脚底直发烫;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即使裹着厚厚的棉衣,也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但对赵文彬来说,这些早已习以为常。“比起前辈们,我们算是‘幸运儿’,口岸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赵文彬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大队长斯日古楞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他在口岸建设初期就坚守在这里,见证了口岸从黄沙漫天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变迁。多年来,在斯日古楞的引领下,赵文彬和同事们切实把“勤巡逻,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的“三多”准则践行到工作中,针对口岸货运车辆特点,白天整治客运车辆,确保乘客安全;夜间检查货运车队,严查超载超限。
2020年冬天的那场白毛风让赵文彬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能见度不足5米,十几辆货车被困在省道212线上,他和同事第一时间冲出去救援,风裹挟着雪片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七八个小时里,他们在风雪中引导车辆、清理路障,直到最后一辆货车安全驶出危险路段。
在赵文彬看来,交警的“办公室”不仅在路上,更在群众的期盼里。2018年4月的一个凌晨,牧民牧仁报案称自己家的十几只羊被车撞死,司机逃逸。赵文彬立刻带着同事赶赴现场,借着微弱的灯光勘查痕迹,调取监控一帧帧排查,熬了一整个通宵终于锁定肇事车辆。“没有你们,我这一年就白忙了。”拿到赔偿时,牧仁激动地说。帮迷路的老人回家、为抛锚的货车联系救援、给外地司机指引路线……每次帮助群众解决了问题,赵文彬心里总是暖暖的,这些也都成为了他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
在执法中,赵文彬始终记着斯日古楞“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的教导。多年来,他坚持秉公执法,经他调解的事故,双方都能满意而归。“违反纪律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坚决不做,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他给自己画下的红线,也是对身上警服的承诺。
“身边有斯日古楞这样的榜样引路,有同事们并肩作战,看着口岸一天天变美,道路越来越通畅,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格外有意义。”赵文彬说。他早已把自己当成口岸上的一棵树,扎根沙海,迎风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