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节能降耗 向“绿”而行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通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用“智造力”重塑“生产力”。

在巴彦淖尔市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锌品厂熔铸工段,全自动智能化锌冶炼熔铸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机械手臂灵巧运作,精准地扒渣、码垛、扒皮,经称重、校码、贴标、废锭检测及剔除等全自动环节,一整套锌锭熔铸工序便顺利完成,生产效率相比过去提升60%左右。“过去锌锭熔铸的生产依赖人工经验,不仅难以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增加了安全风险。于是,我们对年产20万吨锌锭熔铸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和环保改造,使其产能提升超20%、用工数量减少60%,大幅降低了吨锌电耗和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该公司锌品厂副厂长梁红卫说。

巴彦淖尔市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锌品厂熔铸工段 记者 刘蓓尧/摄
该公司还对热电厂进行了升级改造,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从原来的100毫克每立方米分别降到35毫克每立方米、50毫克每立方米,颗粒物排放从30毫克每立方米降到10毫克每立方米,达到国家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标准。
“我们先后推进风电项目、两期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预计每年节能4万吨标准煤,减排22万吨二氧化碳,已获得国家绿色工厂荣誉。今后,公司将继续推进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紫金力量。”该公司副总经理覃剑说。
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绿色化转型,是我市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例证。据了解,我市制定出台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完善了“培育—创建—提升”的全流程工作机制。推广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制定具体改造项目清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建立企业绿色化改造动态项目库,按季度调度分析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序推动项目实施。通过政策宣传贯彻、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创新实施“市级评审+专家辅导”的服务模式,精准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绿色工厂60户(其中国家级18个、自治区级42个),绿色园区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2个)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户(自治区级)。

在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3.7万吨零排放中水回用处理车间,经过处理达到相应水质标准的中水,成为企业的“第二水源”。“公司中水达到了回用水水质指标,可用于生产的所有环节,每天可节约用水3.7万立方米。”该公司公共关系顾问蒋方方介绍。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中水回用车间 记者 胡东育/摄
在该公司中水四期项目区,即与光大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套日处理2万立方米中水回用扩建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管路设备。“目前,该项目主体设备已就位,预计8月完成安装进入调试,9月投入运行。建成后会与一二三期项目同步生产运行,企业每年总体可减少排水和取水约1700万立方米,继续推进从‘用水大户’到‘节水大户’的转变。”该公司制水车间运行副主任陈峰说。
据了解,我市有关部门扎实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通过联合调研、实地指导等方式,从水资源管理、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等专业角度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全方位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企业节水管理水平。深挖工业企业节水潜力,开展工业水效提升行动,对标用水定额先进值,鼓励用水效率先进的企业创建节水标杆和水效“领跑者”。我市还制定节水型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园区、企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园区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和一水多用;加大园区内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力度,提高高耗水行业节水型工业企业覆盖率;建立节水管理长效机制,规范用水日常监管,提升再生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用水效率。
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24户、节水型工业园区2个。13项节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年可节水651万立方米,为全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的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台台先进的航天热解相关设备已经安装完成,航天热解车间正在进行管道、电缆、仪表的安装。“该项目采用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航天热解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与传统焚烧工艺相比,这套技术不仅性能可靠,而且绿色环保,资源回收率可达85%以上,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以上。”项目负责人魏云介绍。据了解,这一项目主要处理石油开采中产生的落地油泥、含油沾染物,煤焦化产业产生的焦油残渣,风电场运维产生的废矿物油等危险固废及设施农业产生的低残值塑料、残膜。项目预计10月底试生产,建成后每年可处置工业固危废17万吨、实现产值5.77亿元。
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的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 记者 刘蓓尧/摄
变废为宝,可为企业培育创效增收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们看到的是已经生产好的轻质保温板材,对面是为客户定制的墙板。”在巴彦淖尔市蒙强科技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慧向参观者介绍。可以看到,宽阔的厂房内整齐地码放着各种尺寸的保温板材,每一排都有合格证,详细标注了墙板厚度、生产日期等产品信息。“这些都是利用粉煤灰、电石废渣等废弃资源生产出来的装配式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原辅料、工艺操作情况及回收率等各种因素,从根本上避免了能源浪费。目前,我们每年处理粉煤灰、电石废渣等固废能力约5000吨。施工中可节水约25%,节约模板木材100%,降低施工能耗约50%,缩短综合施工周期约30%。”赵慧说。
据了解,我市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利用,削减“三废”(即工业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粉煤灰、煤矸石煤泥、冶炼和化工废渣、工业副产石膏及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聚焦化工、有色、纺织、食品等行业,稳步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全市实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2项,每年可利用工业固废18万吨。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全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