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张崇智:在战火中用生命守护电波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父亲说,当年参加抗日战争时特别艰苦……”7月22日,在临河区熙城国际小区,73岁的张晓明翻开珍藏着父亲张崇智照片的相册,讲述了父亲生前那段峥嵘岁月。这位历经抗战烽火与解放战争的英雄,已于2022年12月走完了他98岁的人生旅程。
张崇智
张崇智1924年出生于山西岢岚县。1942年,他在晋绥边区参加革命,成为八路军120师358旅的一名报务员。当时,主要由穷苦群众组成的八路军中,识字的人寥寥无几,有着高小文化的张崇智就成了“香饽饽”,后被调到第八军分区。
在山西焦城河口镇驻防时,张崇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那一夜,炮声响起,政委冲进报务室,命令他们迅速拆线撤退。当时,日军攻击猛烈,八路军装备落后,与日军兵力悬殊,但依然拼死抵抗。张崇智在撤退中体力不支,累得吐血,最终被两名报务员送到后方医院,两个月后才伤愈归队。
“父亲告诉我们,在焦城李家庄的遭遇战中,他在司令部架设天线发电报,而前线的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就在他全神贯注发报时,一枚炮弹皮嵌进了他的脖颈,他却根本没察觉到,直到报务处主任发现他脖颈上的血迹,他才意识到自己负伤。”张晓明说。
1943年中秋节,乡亲们带着月饼、苹果等慰问品来到部队,但一声炮响打破了这个月圆之夜的宁静,张崇智和战友们迅速拆了电台装上骡子车,跟着司令部转移。在田家会的山头上,部队一度被日军包围,形势危急。关键时刻,358旅的一个团从日军背后开火,形成了反包围。部队最终取得胜利,歼敌百余人,俘获5名日军。
在张晓明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英勇无畏,也很乐观、幽默。生前,他经常会唱起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