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儿:联接世界 共创未来


俄罗斯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记者 王磊 摄

参会者在加纳展区选购非洲鼓。 记者 王磊 摄
本届博览会吸引近6000名国内外嘉宾、参展客商齐聚一堂,包括蒙古国等东北亚相关国家,中亚、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巴西、乌拉圭、肯尼亚、莫桑比克等南美洲和非洲国家,汇聚了国内外1500余家企业。
从优质农产品到绿色低碳技术再到数字智能产品,琳琅满目的展品在博览会上集中亮相。与会人员或驻足交流合作意向,或细致探寻展品亮点,往来间的思想碰撞与展台上的多元呈现,让博览会的“国际范儿”更浓了。

在云上中蒙博览会内蒙古线上商品大集展区,主播在线上带货,为本土商品做宣传推广。 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在蒙古国商品展区,歌舞演员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记者 王磊 摄
走进蒙古国展区,Urgana品牌展示区格外醒目。多层展架上,各类洗护产品有序陈列,从洗发水到面膜、护手霜等,丰富的品类吸引与会人员驻足了解。
“今年是我们第三次参加中蒙博览会,从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能感受到我们的产品越来越被中国消费者接受。我们此次带来了16个品类的产品,其中,天然泡碱餐具洗碗液源自天然成分,安全、环保,洗涤后的废水可以直接浇灌植物,是我们这次主推的产品。这次来参加博览会,就是借助这个平台,让我们的产品走进广阔的中国市场。”Urgana企业董事长查给介绍说。

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举办的“三个中心一个高地 服务国家战略 赋能香港未来”主题展览吸引观众拍照打卡。记者 王磊 摄
从最初的双边交流平台,到如今辐射全球的合作枢纽,中蒙博览会见证了中国向北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据中方统计,2024年中蒙贸易额达到18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中国长期保持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对象国地位。而本届博览会成为这一发展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新起点。
携手凝共识,并肩谋发展。中蒙博览会目前已经走过十个春秋,十年来,博览会不仅立足中蒙合作,还辐射东北亚地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国家和人员逐年增加,对推动区域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蒙博览会始终秉持共同发展、共享机遇的合作精神,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增强地区国家间发展战略沟通,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地区国家间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志愿者为外国观众提供咨询服务。 记者 王磊 摄
本届博览会深化“产业为主、专题突破”模式,设置了多个行业专业馆,涵盖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领域,聚焦中蒙电力跨境输送及相关技术,集中展示30余项行业领先成果。
“希腊色雷斯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78.2兆瓦,2019年9月并网发电,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南非德阿项目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每年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7.6亿千瓦时,满足3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在国家能源集团展区,集中展示了该集团近年来加强能源投资贸易全球合作的成果。
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目前有境外投资项目15个,业务范围涉及电力、贸易、铁路运输工程与技术研发等领域,资源储备超过500万千瓦。“此次借助中蒙博览会的平台,向全球合作伙伴展示我们在能源资源、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实力,也希望吸引更多优质合作伙伴。”展区工作人员说。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中蒙矿业合作对接会”“清洁能源产业考察”等多场对接活动,届时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20余家全球500强企业,将带着多项前沿技术集中亮相,通过“跨境产业链图谱”,让广大观众切身体会“一带一路”节点地区的聚合效应。

在蒙古国展区,乐手齐奏马头琴。记者 王磊 摄
清凉解暑的冰激凌、乳香四溢的鲜牛奶、酸甜可口的发酵酸奶……走进乳业展区的品鉴区,只见人头攒动,大伙儿争相品尝各式各样的乳制品。在伊利展区,一款在蒙古国同步销售的乳酸菌饮品受到与会人员的青睐。
“目前,我们已有多款产品走进蒙古国各大商超。安慕希酸奶、‘畅意100%’乳酸菌饮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下一步,伊利将深入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丰富的产品线推出更多符合蒙古国消费者口味和营养需求的特色乳制品。”伊利集团副总裁耿跃说。
乳制品走进蒙古国,只是内蒙古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内蒙古与168个国家(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其中,内蒙古与蒙古国的贸易额占中蒙贸易额的60%以上。2015年至今,内蒙古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贸进出口值达8150亿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0.4%,内蒙古经贸合作的“蛋糕”不断做大。
联接世界,共创未来。中蒙博览会不仅是一次贸易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技术碰撞、理念融合的平台。中蒙博览会正以国际化的全新姿态,为中蒙两国及世界各国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
延伸阅读


内蒙古与蒙古国
实现电力互联互通
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上,内蒙古形象馆的一幅壁挂沙盘分外吸睛。“壁挂沙盘清晰呈现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及在建输氢通道。”解说员热情地向前来探馆的媒体代表团介绍。
只见沙金色的内蒙古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着3种颜色路线图,分别代表内蒙古已建成电力外送通道、规划特高压外送通道及输氢管道,其中超出地图边缘的远景乌兰巴托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南戈壁绿电园区150兆瓦风电等项目十分醒目。
“在跨境电力输送方面,内蒙古积极与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了电力互联互通,已建成9条对蒙古国输电通道,年输电量达15亿千瓦时。”解说员指着沙盘介绍,2025年1至7月,内蒙古外送电量达2011亿千瓦时,同比提高8.3%,其中特高压外送电1172亿千瓦时,新能源送电量575亿千瓦时。同时,内蒙古正积极构建绿色氢能输送网络,目前在建两条输氢通道,分别是乌兰察布至京津冀输氢管道和达茂旗至包头市区输氢管道。其中,乌兰察布至京津冀输氢管道是我国首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连接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设计年输氢量10万吨(远期50万吨),全长约1145公里,是国家级的绿氢输送示范项目;达茂旗至包头市区输氢管道是内蒙古“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管网的核心支线,也是西北首个商业运营的纯氢管道,设计年输氢量10万吨,全长约195公里,将降低包头相关产业的绿氢成本,助力包头成为“氢基冶金示范基地”。
家门口一站式
选购国际好物
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俄罗斯商品展区,琳琅满目的食品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选购。
“此次我们展出了五大类近300多种俄罗斯商品,主要有冲调茶饮、酒水饮料、糖果巧克力、休闲食品以及粮油副食等。从25号中午12点开始展销到下午4点已经卖出200多单商品了。”满洲里中俄互贸进出口免税店店长林苗说,“通过中蒙博览会,可以让老百姓不出呼和浩特就能品鉴到俄罗斯免税美食。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个国际平台提升俄罗斯商品的美誉度。”
嘉宾吴先生手持精心挑选的俄罗斯食品对记者说:“之前,我去满洲里出差买过这款阿孔特酸奶味威化饼干,真材实料、香甜可口。此次特意带孩子过来选购。”付过款后,他还竖起了大拇指:“家门口的国际展销会,真好!”
在蒙古国商品展区,各色羊绒制品和民族服饰吸引不少嘉宾前来。“本届中蒙博览会的蒙古国商品展区占地4500平方米,汇聚了354家蒙古国企业,展出服装、羊绒制品等千余种商品。”内蒙古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欢迎品鉴新西兰高钙羊奶粉!”在新西兰展厅,推销员热情地端起一个个小纸杯递给过往宾客。
“味道醇正、口感甘甜,有国际味儿!”杨女士品尝后幽默地说,“听说这里有博览会,我今天专程来逛逛。通过一个展览看遍多国好品,不虚此行!”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上,来自16个国家的特色产品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集中展销,让市民一站式选购国际好物。
中蒙家庭互访
深化两国友谊
8月25日,呼和浩特的天空蔚蓝深邃云朵轻盈,内蒙古妇女儿童中心迎来远方的客人,来自蒙古国的10组家庭与内蒙古的10组家庭在这里开展互访活动。
唱歌、弹奏,才艺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互赠礼物表达着对新朋友的情谊。现场氛围热烈,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感动和喜悦。
在内蒙古妇女儿童中心木工坊,蒙古国的小朋友化身“小木匠”,动手制作木筷。嗞拉嗞拉的刨木声中,来回打磨着,一根小木条渐渐变成了筷子。对这次现场体验,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蒙古国妇女联盟代表别·巴达木苏荣感谢中方的热情接待,同时表示家庭互访为深化两国人民的理解与信任搭建了宝贵平台。她说:“34年前来过呼和浩特市,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建设的变化。”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文化传承和情感维系的核心单元,更是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寿兰兰说:“此次相聚不仅是家庭的联谊,更是中蒙传统友谊在民间的生动体现。”
2023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蒙古国妇女联盟妇女儿童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中蒙双方39个家庭共106人开展家庭互访,由此结下友好情谊。双方以家庭为纽带,以文化为媒介,不断深化两国之间的友谊,努力把中蒙“小而美”的项目做强做大。
“从二连浩特市来呼和浩特市的路上,我和家人一起欣赏沿途的自然美景,心情无比愉悦。打算下次和家人到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走走看看。”第一次来内蒙古的德·恩和图雅感叹道。她和家人作为蒙古国家庭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结束时,德·恩和图雅的女儿用手机翻译软件打出中文“一定去蒙古国!”,向内蒙古的小朋友发出邀约,在依依不舍中与内蒙古的小朋友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