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佘太镇打造自治区西部最大鲜食玉米基地 计划3年内达到年加工1.5亿穗目标 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玉米种植
糯玉米加工流水线
一穗玉米从田间到生产线,完成“锁鲜”要多久?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鲜食玉米加工厂给出的答案是一小时。
走进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鲜食玉米加工厂,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新鲜采摘的糯玉米在流水线上依次经过筛选、去皮、清洗、杀菌、快速热力锁鲜等工序,仅用一小时,便华丽转身将水分与风味精准锁定,将鲜活之态完美“定格”。
今年3月,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大佘太镇牧场黑水壕农产品集散地投资建厂,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原材料仓库、玉米剥皮车间、无尘灭菌车间、包装车间等一应俱全,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于今年7月底开工运行,企业以每穗一元的均价收购玉米,相比以往0.4~0.8元的低价外销,让农户收益稳定。“头一年来大佘太建厂,和当地合作社签订了5000亩订单,我们现在用的是市面上最先进的流水线,从采摘到食用一小时锁鲜,年产3000万穗左右。”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勇说。
鲜食玉米,“鲜”味来自越来越先进的加工方式。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厂区建在种植基地,采摘完成后,即刻送到厂区进行加工锁鲜,真正实现了时间上提速度、品质上提质量。从田间到工厂,开车最快10分钟,最远的距离也不过30分钟车程,最大程度减少水分流失,也将玉米的香、甜、糯迅速“锁”住。
作为集散地首家开工的鲜食玉米厂,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在生产技术上领先一步,更与政府携手,创新“订单农业”模式,与周边村集体、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据了解,工厂现有3条剥皮生产线同时作业,剥皮后的玉米经过分级处理、包装,40分钟120°高温灭菌,清洗掉外表残留物质,整个过程仅用一小时。“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深圳等沿海城市,今年效益好的话,明年继续上一条年产3000万穗的流水线。”刘勇说。
大佘太镇地处41°黄金纬度河套平原,年日照超3230小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玉米。同时,这里玉米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昼夜温差大,玉米高产、淀粉足、色泽金黄、粒粒饱满。内蒙古瑞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进驻,进一步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大佘太镇打造特色鲜食玉米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瑞禾、禾兴、乡玉3家企业共同构成了大佘太镇玉米加工主力军,鲜食玉米生产线每小时产量高达2~3万穗,年产量近5000万穗,我们计划在3年内达到年加工1.5亿穗的目标,持续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玉米种植,将大佘太镇打造成自治区西部最大的鲜食玉米基地。”大佘太镇党委书记王永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