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 | 后旗:驻村帮扶有力 乡村振兴有底气

原创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近日,在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大树湾村,村民们为驻村工作队带来的喜人变化点赞。自2023年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队员们将党的政策送进农家炕头,将增收举措落到田间地头,让党的旗帜牢牢扎根群众心头。截至目前,200项帮扶举措、100万元政策性资金在大树湾村精准落地,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驻村工作队队员察看农户种植业发展情况

“以前总被医药费压得抬不起头,现在低保涨了、药能报销了,家里还有牛羊,日子总算好起来了。”说起如今的生活,村民王金花笑得合不拢嘴。因患有小儿麻痹,王金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高额的医药费曾是她家的“心头大石”。今年防返贫集中排查中,驻村工作队逐户排查,发现她符合低保提标条件后,第一时间联合民政、医保等部门启动“政策找人”机制,不仅帮她完成低保提级,还给她家送去了近两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为她家带来了持续增收的希望。

今年以来,大树湾村驻村工作队通过“政策找人”精准锁定困难群众,为5户家庭办理了低保及提标,协助3户家庭完成医疗二次报销,为1户家庭落实防返贫理赔,20万元兜底资金“一键直达”群众手中。此外,17名村民获得了26万余元的到户产业资金,15户家庭享受了近8万元的庭院经济补贴,还帮助19名务工人员追回5万余元拖欠的薪酬。“我们把防返贫监测网织到‘边边角角’,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我们还发展年轻党员、吸纳‘两委’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大树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玉树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树湾村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到户产业政策性资金超100万元,先后建起馒头厂、吨袋厂、停车场,实现产加销一体化。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曾经的“兜底村”,正一步步蝶变为“振兴样板村”。“党支部强,产业才会旺。今年我们要力争集体收入达63万元。”王玉树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动态监测台账,每月走访重点人群,继续扩培训、强产业,带领村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树湾村的喜人变迁,只是乌拉特后旗乡村振兴画卷中的生动一笔。在阴山脚下、草原深处,像大树湾村驻村工作队这样的帮扶队伍还有19支,他们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着“振兴有我”的担当,活跃在乌拉特后旗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嘎查村落。从逐户排查防返贫、精准落实帮扶政策,到因地制宜兴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再到建强基层党组织、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这些驻村工作队以“脚踩泥土、心贴群众”的实干,让一个个村庄焕发新颜,让一批批村民增收致富,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更让党的惠民政策化作了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征程万里,步履不停。下一步,乌拉特后旗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驻村帮扶机制,以“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决心,带领乌拉特后旗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