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丨双庙镇:向日葵产业富民兴村
原创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金秋时节的杭锦后旗双庙镇,5万亩向日葵褪去夏日的绚烂,沉甸甸的花盘低垂,宛如无数金色的罗盘。
收割向日葵
走进双庙镇太华村的农田,一个个金黄的向日葵花盘错落排列,绘就出一幅丰收图景。太华村村民张琳带着家人娴熟地挥动镰刀割下饱满的花盘,随即利落地插在秸秆上。趁着歇息的空当,张琳给笔者算了一笔增收账:“今年我家种了55亩葵花,收成挺好,每亩能产500多斤,现在市场价一斤5元左右,除去每亩800元左右的成本,算下来一亩地预计纯收入1000多元。”她指着身旁插满花盘的秸秆感叹,“以前收割了葵花得拉回院子脱粒再晒,又占地方还不好晒,籽粒容易划皮、发霉,卖不上好价钱。现在使用插盘晾晒技术就省事多了,既不用愁场地也不怕堆积发霉,籽粒干得快,品相也好。”
远处,一台葵花联合收割机正驶过晾晒完成的区域,将错落有致的金色花盘“吞”入腹中。伴随机器的轰鸣声,脱粒、清选一气呵成,饱满黑亮的葵花籽汇入运输车。满载葵花籽的拖拉机缓缓驶离,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从一户农家的丰收喜悦,到全镇产业的蓬勃发展,双庙镇的向日葵产业正书写着“小作物”撬动“大效益”的故事。双庙镇全镇耕地面积13万亩,仅葵花种植就占了5万亩,今年亩产平均达到550斤,亩均收益有望突破3000元。
从传统劳作到科技赋能,双庙镇的向日葵产业正经历着从“量”到“质”的跨越。近年来,双庙镇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绿色种植技术和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向日葵的单产和品质,更延伸了产业链条,让“一朵花”绽放出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