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体验“捡秋”乐趣 凝聚团结情谊
这个秋天,磴口县的田野间,一场名为“捡秋”的活动悄然走红。从“挖土豆”到“捡辣椒”,从沙枣林到蔓菁地,原本静默的秋收后的农田,如今成为连接城乡、融合民族情的温暖大地。这场看似简单的农事体验,正在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暖心故事。
“今年,我们海岗村种植辣椒2000亩左右,亩均增收4500元。”海岗村党支部书记刘军国说,秋收后的辣椒田游客与市民拎着布袋、推着小车,弯腰捡拾那些品相不达标却依然鲜亮的二茬辣椒、洋葱,这种被称为“捡秋”的传统农事,如今正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软资源”。
“捡秋”捡出的,不仅是被遗落的作物,更是农田的“剩余价值”。规模化种植下,农户自己捡拾“剩下”的蔬菜成本较高,而开放给游客后,带动文旅消费,拉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和农产品销售,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磴口县依托特色资源,将传统农耕活动打造为沉浸式旅游体验,实现了“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欢迎来巴彦淖尔捡辣椒,还有向日葵、胡萝卜。”网红小庞的一声邀约,在短视频平台上激起数层浪。这不再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沉浸式的生活参与。“不仅玩得开心,还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游客的感慨揭示了“捡秋”的独特魅力。
“捡秋”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在多民族共同劳动的过程中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各族群众在田间地头相互协作、交流经验,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不同民族的朋友在劳动中交流着各自的饮食文化。“看着满地的红辣椒,我们川渝人简直走不动道。”一位四川游客打趣道。在这片共同劳作的土地上,辣椒不只是农产品,更成为了连接不同民族的情感纽带。这种基于共同劳动的交流,让各族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情谊,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