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在行动 | 我市完善基层用水组织体系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2023年以来,我市依法依规对全市2381个群管用水组织进行整改、撤销、重组,推动注册成立358个水务合作社,推行“供水部门+党支部+合作社”的全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完善基层用水组织体系,提高水务合作社精细化灌溉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渠域内科学节水灌溉。
强化党建引领,推行“四级书记”抓节水。市级层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水务合作社模式和样本,以点带面、不断完善,推动党建引领水务合作社良性运行;旗县区,指导、监督和落实好基层水务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节水成效逐年递增;乡镇一级,抓实抓细基层水务合作社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落地落实,推动基层水务合作社有效运行;村级组织,领办、参与、监督基层水务合作社的健康运行,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合作社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把用水计划精准化管理到田间地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管水节水能力。建立健全会员、财务、水费计收、运行管理、节水技术推广等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确定灌溉制度、灌水定额,统一组织“包浇组”“一把锹”浇地模式,明确“包浇组”经费来源、补贴标准。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水量、水价、水费、面积实行“四公开”,让群众用明白水、缴明白费。把节水列入村规民约,加大节水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定期对农户用水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依据。强化考核激励和学习培训,引进和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健全节水奖励激励机制,兑现节水奖励资金,提升农户节水内生动力。
压实节水举措,逐步打破“大锅水”。逐村逐户精准核实灌溉面积,将过去未纳入灌溉面积的新增耕地、开荒地全部纳入统计范畴,全面摸清灌溉面积底数,为水量调配、用水权确权和水费收缴“以量计费”奠定基础。组织农民根据渠系分布、土壤质地合理安排种植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同类需水量作物连片种植,解决“花花田”种植问题。依据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种类,按照春夏灌、秋灌、秋浇,科学合理计划用水量,2023年河套灌区2761个国管直口渠全部发放用水权证,并实现精准计量。灌域内全面推行“一把锹”浇地的灌溉管理模式。群管直口以基层水务合作社为主体,加强一线人员测流量水培训,逐步提升农业用水计量监测的覆盖面、准确性。
探索水权交易,实现节水红利反哺群众。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节水的合作社,积极推行区域内跨渠域、跨旗县、跨乡镇用水权交易。探索村组、乡镇、水务合作社、用水户水权转借模式,实现水权交易灵活多样,高效利用。同时水权的灵活调配可以更好地谋划种植结构,实现以水定种、以水定产,保障作物更茬换代快、节水效果好、产出效益高。鼓励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用水权收储交易活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协调机制,推动用水权收储交易工作。
推行节水奖励,提高全民节水积极性。出台农业节水奖励激励办法,用好市政府每年1亿元农业节水奖励资金,奖励节水先进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组,重点奖励基层水务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务合作社的奖励资金用于聘用“包浇组”“一把锹”人员工资补充、群管水利工程建筑物重建、新建、维修、渠道清淤费及预缴下一年度水费等,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基层水务合作社和用水户节水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