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十四五”答卷 | 强基提质促均衡 改革赋能谱新篇

——“十四五”期间杭锦后旗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原创 巴彦淖尔日报
河套融媒 浏览量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注脚。过去五年,杭锦后旗教育局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为蓝图,在“公平、质量、均衡”上精准落子,在“改革、创新、突破”中蓄势赋能,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教育答卷。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发展”,全旗教育事业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育人篇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五育融合

点亮全面发展的星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十四五”开局,杭锦后旗教育系统以“五育并举”破题,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润心,培根铸魂。全旗构建“1361”德育体系(贯穿一条主线、动员三维力量、用好六大路径、实现一个目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浸润校园,1所自治区级、5所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立起标杆,民族融合之光闪亮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全域覆盖,“一校一品”文化格局蔚然成势。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写讲活动掀起文化热潮,乡村劳动力语言培训助力乡村振兴,21所幼儿园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验收,多维度文化滋养,让德育既有“根”的厚重,更有“魂”的鲜活。体教融合,强健体魄。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再度携手引入体育梦想课程,六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率先启动;六中女足“市长杯”赛场屡夺桂冠,陕坝小学跻身自治区美育示范校……阳光体育与艺术教育双轮驱动,孩子们在奔跑跳跃间舒展筋骨,在琴棋书画中滋养心灵。劳动赋能,知行合一。借国家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东风,“三维”劳动教育体系落地生根,“双创”劳动研学基地初具规模。1条线路入选自治区“十佳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活动中心荣膺“自治区研学基地”,学生在田间课堂、手工坊里读懂“劳动光荣”的深意。

全段提质

绘就教育发展全景图

学前教育,普惠之光照亮童年。“入园难、入园贵”曾是家长的揪心事。“十四五”期间,杭锦后旗打出组合拳:二幼、三幼建成投用,4所校办园独立设置激发办园活力,关停13所条件不达标民办园,5所农村校办园撤并优化……如今,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9.93%,普惠园覆盖率95.7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3.27%,“幼有优育”从愿景照进现实。课程改革同步发力,一幼跻身自治区“安吉游戏”试点园,与陕坝小学成为市级“幼小衔接”双试点,“园长工作站”强基赋能,“城乡发展联盟园”联动提质,“一园一亮点”让每所幼儿园都有独特气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步履铿锵。学校布局更趋优化,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相继撤并,杭五中整体搬迁至新建的晨丰中学,原址变身晨丰小学,800个新增学位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集团化办学激活内生动力,“管教研评考、备讲批辅改”全链条改革推动教学质量跃升。“阳光分班”守公平,“双减”落地见实效,校外培训机构常态治理、课后服务全覆盖、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以上、九年巩固率96.16%……这串数字背后,是“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是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的温暖注脚,更是杭后教育人用实干写就的公平答卷。

高中教育,振兴之路步稳蹄疾。奋斗中学正向振兴目标稳步迈进,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标准化建设夯基提质,新高考改革破局探路,“奋中振兴规划”统筹推进。完善优秀教师奖励机制,全面激活队伍活力。“清北实验班”、一对一辅导及北大支教团跟教模式精准培优。

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绽放异彩。“政校企合作、中高技合办”体系日臻完善,巴彦淖尔应用技师学院成功创建,6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20家实训基地支撑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占比75.9%、实习对口率95%、就业率100%,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和专业建设A档,对口升学和技能大赛成绩均位居自治区前列……一项项殊荣见证职教实力。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同步发力,以塞上星、北环社区为中心的网络覆盖城乡,职教中心荣膺“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年培训超5400人次,成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特殊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暖承诺。“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特殊教育格局更趋完善。依托陕坝小学特教学校和3个资源中心,“教育与康复并重、启智与艺术齐鸣”的办学特色愈发鲜明。精准送教覆盖需求学生,2025年承办全区特教教师跟岗培训,区域影响力持续扩大。特殊儿童的笑脸,是对“教育公平”最动人的诠释。

强师筑基

锻造教育发展引擎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四五”期间,杭锦后旗政策激励强保障、专业培养提能力、平台搭建促成长,着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有底气、有担当”的教师队伍。政策暖心,激活队伍“原动力”。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15条、尊师重教10条等专项政策,构建“待遇保障+发展支持”双轨激励体系:年增拨增量绩效700万元、奖励性绩效500万元,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分别提至800元、1000元、1200元;为新聘一本以上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助,用“真金白银”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近五年累计多渠道招聘教师310名,新鲜血液持续注入,教师队伍结构更趋优化。破壁赋能,畅通成长“快车道”。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打通中小学教师评审正高职称渠道,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让“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有奔头。与此同时,搭建校长成长平台:成立旗长任会长的校长研究会,定期举办“校长论坛”,凝聚办学智慧;与北京华樾教育集团深度合作实施“强师工程”,与包头师范学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借力“国培计划”“京蒙互助”等项目资源,推动校长治学治校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双提升”。研训提质,锤炼教学“硬本领”。依托17个名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课题攻关等活动,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举办多样化教学比赛,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系列研训,覆盖全员、贯穿全程。如今,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能力实现整体跃升,为课堂提质、学生发展筑牢根基。

保障升级

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保障支撑。硬件提标,办学条件全面升级。投资3.66亿元新建一批校园、大楼,完成改建、扩建、修缮工程,全旗中小学、幼儿园顺利通过消防验收,全面夯实办学基础硬件根基。智慧赋能,教育信息化提速。投入1169万元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完成智慧教室配备、智慧录播室改造、智能批阅系统引入,建成教育信息录播室,多维度构建智慧教学支撑体系,获评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旗,蛮会中心校、职教中心智慧云学校平台分获自治区及国家级信息化建设荣誉。安全兜底,后勤保障精细升级。全面实现校园安全管理“4个100%”,聘政法干部任法治副校长,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整治,承办全市校园食安专项整治现场会,引入第三方规范食堂运营,后勤保障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耕耘,硕果盈枝。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杭锦后旗教育用五年光阴,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站在新的起点,杭锦后旗教育人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路上笃行不怠,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旗”美好愿景,续写更动人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