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临河区:辣椒产业全链升级 乡村振兴红红火火

近年来,临河区持续延伸辣椒产业产业链、价值链,逐步构建起从种植、初加工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辣椒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辣椒加工
今年,临河区重点推广博辣天骄1号、北科819、艳椒713等5个主推品种及10个可推品种,种植面积达5.83万亩,为产业发展注入了“良种动能”。该区辣椒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的41.4%,其中朝天椒种植面积7万亩,酱用椒种植面积4.6万亩。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主体约占总种植面积的20%,农户约占总种植面积的80%,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辣椒种植户张维说:“今年秋天雨水少,落霜晚,种出来的辣椒颜色鲜亮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为提升辣椒种植效益,张维的450亩辣椒地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田管、统一防害、统一机收,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与机械化作业,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在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椒苗成活率,保证辣椒亩均毛货产量稳定在1800斤左右。
除了好品种,张维还探索出初加工增收的新路径。他租赁了2台脱果机,用于辣椒采摘脱果,采摘后的辣椒被运往加工厂进行清杂、剪把、色选、烘干。经过初加工,辣椒从毛货变为精品,收购价也由原来的每斤2.8元提高到每斤7.5元。“按每亩净产量1000斤、经过初加工后市场价每斤7.5元计算,亩均毛收入7500元。除去种植、采收、机械、人工、流转费等成本费用3800元后,亩均纯利润能有3700元,比传统卖毛货增加2460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张维说。
从初加工中尝到甜头的还有白脑包镇永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勇林。合作社内,2条辣椒标准化加工生产线轰鸣运转,工人们挥铲上料,满负荷生产。“每天加工能力覆盖70亩辣椒原料。今年辣椒品质优良,不仅色泽鲜亮,而且辣度高,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目前主要销往河南、山东、贵州、四川等地。”在推进辣椒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杜勇林还构建了全链条种植服务体系,并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闭环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深加工领域拓展,围绕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制品研发等方向,一批企业积极布局辣椒面、辣椒油、香辣酱等多元化产品线,推动辣椒从“农产品”向“消费品”转变,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椒带动多业兴”的发展格局。
在八一乡联丰村桓荣食品有限公司,一瓶瓶包装精美的辣椒酱陈列在橱窗中。公司负责人刘杰介绍说:“我从2019年开始做辣椒酱,主要有蒜蓉双椒酱、贡菜剁椒酱、油泼辣子、蒜蓉剁椒酱4个产品,销往周边多个城市。”
目前,临河区共建成28条辣椒初加工生产线,涵盖清杂、剪把、色选、烘干等全流程工艺,年加工能力可满足10万亩朝天椒加工需求,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户面临的“晾晒难、储存难、卖价低”等难题,并通过加工环节的增值效应,实现辣椒产品身价倍增。
当前,临河区辣椒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临河区一方面依托现有加工能力,打造“初加工产品集散中心”,吸引周边收购商聚集,形成区域性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临河辣椒”走出本地、迈向全国,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批发市场”双渠道模式拓展销售路径,提升影响力。